今年5月4日、6月13日和7月10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羽管键琴演奏家盛原和管风琴家沈媛,将为星海音乐厅观众带来“键盘乐600年”三场系列音乐会。这是全国比较难得的机会,观众能在一个舞台上领略羽管键琴、钢琴和管风琴大家族合开的音乐会。在这三场音乐会里,两位艺术家会在每首乐曲前为大家提供讲解和导赏,希望为大家呈现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一直到近现代的整个键盘音乐的美丽历史长河。
钢琴:盛原
管风琴:沈媛
演出曲目
钢琴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1791):C大调奏鸣曲,K.330
罗伯特•舒曼(1810-1856):蝴蝶,Op.2
管风琴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1756-1791):
行板,为八音笛管钟而作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
快板,选自组曲《为机械报时管风琴而作》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1809-1847):
D大调快板、众赞歌与赋格
钢琴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杜姆卡,Op.59
弗里德里克•肖邦(1810-1849):行板与大波兰舞曲
管风琴
赛萨尔•弗朗克(1822-1890):b小调众赞歌No. 2
夏尔-玛丽•让•艾伯•维多尔(1844-1937):
托卡塔,选自第五管风琴交响曲第五乐章
*具体曲目以演出现场为准
艺术家介绍
盛原(钢琴、羽管键琴家)
作为音乐会钢琴家,盛原赢得了国际性的瞩目,他的演出遍及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纽约时报》称“盛原先生的听觉有着无可挑剔的平衡感......(他的演奏)给人的是完全动人心魄的吸引力。”《纽约音乐会评论》称“盛原……是一位最高品质的艺术家。”著名音乐作家大卫•杜保尔如此评价盛原:“请去听听他,你将会被吸引,被感动!”
他曾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伦敦卡多根音乐厅、多伦多福特演艺中心、首尔国家演艺中心、国家大剧院、北京中山音乐堂、北京音乐厅、上海音乐厅、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等音乐厅演奏;纽约古典音乐台、波士顿古典音乐台、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西班牙国家电视台、法国国家广播电台、波兰国家电视台及中国中央电视台、北京音乐台等均播出过盛原的演奏。
他作为独奏家曾经与国内外诸多交响乐团合作,包括西班牙泰奈利费交响乐团和大加纳利爱乐乐团、罗马尼亚国立奥拉迪亚爱乐乐团、哈萨克斯坦国家交响乐团、古巴国立交响乐团、菲律宾爱乐乐团以及包括中国爱乐乐团在内的各大中国主要乐团。同时,作为室内乐演奏家,盛原曾与上海弦乐四重奏,以及小提琴家Aaron Rosand、Arnold Steinhardt、Dong-Suk Kong、Rachel Barton Pine,大提琴家Young-Chang Cho、Andres Diaz等人合作。
盛原对羽管键琴和早期钢琴的理解与掌控也得到了最高的评价。他近年来频繁用羽管键琴演奏巴赫及其他巴洛克作曲家的作品。在一场用1805年制造的维也纳式Kathonig钢琴上演奏贝多芬奏鸣曲的专场音乐会后,《波士顿信息报》这样评价盛原:“盛原对这种音乐有着融会贯通的理解,听众可以很容易地想象这就是作曲家本人在键盘上演奏。”
盛原在中国唱片总公司深圳分公司旗下出版过两张CD。目前作为英国Piano Classics唱片公司旗下艺术家,盛原已经出版发行了巴赫及肖邦作品的五张CD。并将为中国国家大剧院唱片公司用羽管键琴录制巴赫的主要键盘作品系列。
他对巴赫作品的研究与演奏颇受国际乐坛瞩目。美国《纽约时报》称“盛原先生的(巴赫)演奏......好似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欢乐之音。”德国《钢琴新闻杂志》这样评论盛原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CD:“他的演奏呈现出风格准确、忠实于原作的特点。这位中国人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方表现得夸张做作,而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对精确平衡感的直觉。这使他的演奏非常迷人。”英国的《国际钢琴杂志》称盛原为“中国诠释巴赫的领军人物。”
盛原出生于北京的一个音乐家庭,五岁开始随母亲学习钢琴,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师从于李其芳、李惠莉以及周广仁教授。1991年作为所罗门•米考夫斯基教授的奖学金学生赴美,在纽约曼哈顿音乐学院深造,并获得音乐学士和硕士学位。盛原先生在海外留学期间曾与世界公认的巴赫专家罗萨琳•图雷克潜心学习和研究巴赫的键盘作品。
盛原现任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
沈媛(管风琴家)
博士,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导师,管风琴、电子管风琴演奏家,国际演奏家级别获得者,七次国际、国内比赛第一名获得者。世界上第一位电子管风琴博士,以探索传统管风琴与电子管风琴结合发展的可行性为博士研究课题。
沈媛4岁开始跟随父亲沈晓明教授学习钢琴和电子管风琴,10岁进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16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本科,20岁保送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22岁以优秀毕业生身份留校任教,29岁评为副教授。
她的第一个管风琴博士学位获得于东京圣德大学,师从日本管风琴家协会会长松居直美教授;第二个管风琴博士学位获得于柏林艺术大学。
现任中央音乐学院主科教师,至今发表出版物《管风琴演奏艺术》、DVD《感恩•绽放-沈媛博士归国音乐会》,负责由23国语言组成的《管风琴大字典》中文部分的译著工作,该大字典现已于比利时发行。
沈媛常年活跃于国际国内的各大舞台之上,曾应邀参加北京电视台心连心文艺演出、教育部春节晚会、奥运文化节等大型文艺演出。在日留学读博期间,频繁出席各大学术音乐会,如YAMAHA银座音乐厅落成纪念音乐会——「精英音乐会」等。
2011年日本东北大震灾之后,沈媛与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北大校友会等多家机构联手,于东京举办“东日本大震灾慈善音乐会”,将所得票款全部无偿捐献给国际红十字会日本分会。本次活动受到了NHK、读卖新闻、共同社、新华社东京分社等国际各主流媒体的关注与赞誉。
2012年2月,沈媛应国家文化部中国艺术家协会邀请,赴维也纳参加“梦想绽放2012金色大厅新春音乐会”,成为第一位在金色大厅独奏电子管风琴的演奏家。
2014年,作为管风琴音乐作曲家,沈媛的作品被第50届“荷兰哈莱姆管风琴音乐节”列入“青年作曲家计划”。作为该音乐节创立以来首位华人作曲家,沈媛在该音乐节的新作品世界首演音乐会中亲自演奏其入选作品《等待戈多》,加之她的三位学生入选“天才少年班”,使这个极富学术影响力的音乐节开始瞩目中国管风琴的崛起。
2015年,沈媛受邀作为演奏家为“加拿大国际管风琴比赛”举办独奏音乐会,加拿大媒体、专家学者发表评论——“第一位在加拿大开音乐会的中国管风琴家”、“她的音乐性如此美妙,东方人的歌唱性在西方音乐中运用得如此适合、恰当”、“极强的戏剧性和力度,是如何从如此弱小的身体能流淌出的”。音乐会结束时,全体观众起立鼓掌。同时沈媛亦接受邀请参加2017圣约瑟芬大教堂音乐季和2018圣母院夏季音乐节。
2016年7月,沈媛受邀在第51届“荷兰哈莱姆管风琴音乐节”举办讲座,成为首位在这个历史最悠久的管风琴音乐节上举办讲座的华人音乐家。2016年8月,沈媛受邀于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录制个人管风琴演奏专辑CD,曲目跨越从巴赫到近现代的大量作品,其曲目技术性与音乐性之高均受到肯尼迪艺术中心的极高评价和赞誉。
沈媛不仅作为杰出青年演奏家活跃于世界舞台,还频繁组织、参加各类学术活动。自2013年起,作为艺术总监、项目执行人和论坛创始人,组织筹办了“北京国际管风琴与电子管风琴学术论坛”,该学术论坛兼并学术高度和普及性,受到业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温馨提示:1.2米及以上儿童凭票入场,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